第267章(2 / 3)

只名义上臣服即可 。

岭南现在也是采取的这样的形式 , 在少数平原上建城修路 , 把坚固的城池连起来 , 剩余的地方其实都是羁糜统治 。

这样的统治方式 , 说难听点是政令不出郡城 , 但这又何尝不是用郡城镇压一地 ?

李世民虽然已经有了计划 , 执行却是大难事 。

以前西域和辽东是考师们在镇守 。 老师们逐步在自己势力范围内推行均田制 ,

改变嘴糜自治制度 , 几乎不需要李世民操心 。

待考师离世 , 他要选出一个替代者师的人 , 满朝俊秀居然挑不出一个完全合乎他心意的空闲人 。

田地政策是官府通知的基础 。 西域和辽东的百姓都还对大唐陌生而警惕 , 其地的肥沃贫瘢也差距很大 , 新的田地政策很难推行 。

均田制不是随随便便按照面积分田就算结束 , 而是要按照肥田和薄田来分配和收税 , 才能让百姓接受 。

试想一下 , 如果薄田按照肥田来征税 , 岂不是把百姓逼死 ? 这两地的百姓本就对大唐不熟悉 , 只要官员稍稍一懒惰 , 百姓感觉过不下去 , 就可能逃入深山和草原 ,

然后聚众为贼 。

内地的贼能剿灭 , 边疆的贼很容易尾大不掉 , 成为新的割据势力 。

李世民相信大臣们的忠心和才干 , 但一想到考师们已经开了个好头 , 如果选了个不合适的人让者师的努力功亏一筑 , 他心头压力就大得只想趴桌子上叹气 , 在选人赴任上犯了拖延症 。

再拖延症 , 李世民也得尽快选出人来 。

大唐的军队在战斗的时候不需要李世民太担心 , 一旦脱离了战争状态 , 李世民就时刻胆战心惊 , 生怕这群人干点什么畜生事 , 需要赶紧派人去治理打下的地方 , 把军队召回来 。

李智云已经写信来抱怨 , 自己又罚了一个李世民没记住名字的将领 。

这群人有的愚要军功 , 有的甚至只是无聊 , 就带人去骚扰附近牧民 。

李世民以前抢劫突厥部落是因为突厥是敌人 。 现在牧民们也是李世民的子民 ,

可不能让他们乱来 。 何况这些人看见好欺负的就欺负 , 可不会管什么牧民不牧民 。

薛收也在抱怨此事 , 还把侯君集绑了回来 , 以做效尤 。

侯君集在高丽战场上立了大功 , 但一立功就飘 , 无视薛收的命令 , 抢了高丽某家贵族的钱财 。

他们都在催促大唐的皇帝赶紧派可靠的地方官来 。

李世民扒拉了一下人才库 , 把第一次及第的进士们用了起来 。

在大唐第一次正式科举金榜题名的进士大部分都是隋朝的 “ 逵珠 “, 年龄才华多历都不是真正的新手 。 在朝中学习了几年后 , 他们也可以大用了 。

李玄霸早早塑造出科举进士 “ 清贵 “ 的名声 , 这群读书人就算不是真的 “ 清贵 “, 为了在朝堂中找到不同于勋贵的赛道 , 也会拗出个清贵的模样 , 朝堂上的魏徽 , 和朝堂下的不入仕的大儒王云 , 就是他们的榜样 。

李玄霸的弟子崔仁师也在其列 , 自请去高丽 。

李玄霸叮嘱弟子道 : “ 该抓的抓 , 该杀的杀 , 只要按照大唐律令行事 , 我护你 。

崔仁师作援 : “ 弟子绝对不会珑污者师清名 。“

他出身博陵崔氏 , 又是晋王的弟子 , 连到了高丽都不敢施展拳脚 , 那也太丢脸了 。

李世民这几年没有给进士太多的优待 , 让人以为他和隋文帝 、 隋炀帝一样 , 只是把 「 进士 “ 当做求贤的面子工程 , 这群进士估计都是摆设 。

这次李世民把进士全安排上了职位 , 哪怕都是边疆 , 也让朝中勋贵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。

原本历史中 , 纵观整个初唐 , 进士做官者寥寥无几 , 哪怕进士及第 , 想要等到授官也很艰难 。

造成这个的原因是大唐对荫官特别慷慨 , 每年官职空缺不足百数 , 候补的荫官

子弟却有好几干 。 在这种情况下 , 进士那点人真是丢进沙滩的沙子 。

现在的贞观朝 , 也有勋贵子弟拿着荫官的名额等待职官 。

虽然荒官就有俸禄 , 但只要有点本事的人都愚要做点实事证明自己的本事 , 他们的家族也需要职官的 “ 实权 “。

原本这群荫官子弟瞥不起去边疆吃苦 , 但开拓边疆出现的职官名额居然优先进士 , 他们还是心里很不舒服 。

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李世民现在不仅是个明君 , 还是个能君 。

年轻的皇帝很重视官员真正的本事 , 又并非健忘的人 。

据说大唐皇帝将各地首长的名字都记在屏风上 , 日日观看 , 月月询问 。 边疆虽苦 , 但也最容易出成绩 。 这群进士在边疆做

最新小说: 成为海岛文小炮灰[七零] 反派之家,但咸鱼 从小破屋开始[全民求生] 我家有个小财神![九零] 穿到真千金被拐卖时[七零] 我靠吃瓜系统成为神棍 我,包租婆,坐拥一座城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 穿成死对头的鹦鹉后 过分漂亮的她[穿书]